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1篇
  免费   649篇
  国内免费   645篇
林业   1060篇
农学   1065篇
基础科学   241篇
  1254篇
综合类   3009篇
农作物   448篇
水产渔业   634篇
畜牧兽医   769篇
园艺   180篇
植物保护   68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294篇
  2019年   340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396篇
  2016年   465篇
  2015年   409篇
  2014年   421篇
  2013年   478篇
  2012年   616篇
  2011年   625篇
  2010年   479篇
  2009年   410篇
  2008年   353篇
  2007年   412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316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6篇
  1955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鉴定大豆育成品种与其亲本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和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为大豆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SR标记技术对大豆育成品种与其亲本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野生大豆亲本总等位变异数和特有等位变异数分别是栽培大豆亲本的1.31倍和3.63倍;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野生大豆亲本(0.545 0)、育成大豆品种(0.478 7)、栽培大豆亲本(0.415 6)。[结论]野生大豆的遗传背景复杂,遗传多样性丰富,其外部形态和内在遗传基础都与栽培大豆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2.
毛竹人工林生物量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会同县经营10年的毛竹人工林林分生物量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竹林不同龄级、径级、枝下高级和不同密度的生物量分配,81.2%生物量分配于1~7年生幼龄、壮龄、中龄竹;83.4%生物量分配于胸径11~15 cm之内;90.7%的生物量分配于枝下高7~11 m之内;86.2%生物量分配于立竹4 500~9 000株/hm2的林分之内,其中立竹4 500~6 750株/hm2的中密度林分,群体和个体生物量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试验竹林垂直总生物量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对照竹林分别增多1.81倍和1.97倍、1.56倍,地上与地下生物量之比为1.774∶1,经济系数为0.501,生物量从大到小的排序,地上部分为秆﹥枝﹥叶﹥凋落物﹥竹箨﹥退笋,地下部分为鞕根﹥竹鞕﹥竹蔸﹥竹根﹥死鞕。  相似文献   
93.
The extensigraph is particularly useful in characterizing dough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however, testing throughput for standard method is low due to the prerequisite for farinograph water absorption, long dough resting and milling to prepare large amounts of flour. Therefore, a rapid extensigraph method was developed that reduced sample size (165 g wheat) for milling and more than tripled throughput. Wheat is milled in Quadrumat Junior mill with a modified sieving system. The resulting flour (100 g) was mixed with a pin mixer at constant water absorption to allow the evaluation of wheat genotypes at the absorption level they are expected to perform. Dough was subsequently stretched by an extensigraph after 15 min of floor time and 30 min resting. Strong correlations for extensigram Rmax (r > 0.93), extensibility (r > 0.64) and area (r > 0.88) were found for the proposed method compared to the standard method. Mixing parameters (time and energy) obtained during dough preparation provided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dough strength and mixing requirement. By significantly reducing sample size requirement and increasing testing throughput, this rapid extensigraph method can be widely adopted in milling and baking industry and meets the need for a fast evaluation of dough strength in breeding trials.  相似文献   
94.
在福建省三明市郊国有林场对来自安徽省南部黄山地区的53个枫香家系进行子代测定试验,开展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14年生时,试验林树高、胸径、地径、材积、圆满度的平均值分别为9.87 m、7.87 cm、11.18 cm、0.0267 m3、0.72,变幅分别为0.90~16.7 m、2.30~15.60 cm、3.20~22.50 cm、0.00072~0.15060 m3、0.21~0.97,树高、胸径、地径、材积、圆满度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476、0.550、0.531、0.520和0.414,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188、0.211、0.207、0.221和0.107。通过综合比较,从参试的53个家系中选择出9个速生优良家系,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平均值分别为10.70 m、8.98 cm和0.0415m3,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50%、5.00%和19.37%,这些优良家系适宜福建省三明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困难立地植被地上和地下部分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探讨植物叶、根形态对不良环境的适应策略,是逆境生理生态学研究的有效途径,可为困难立地造林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0年生柽柳Tamarix chinensis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比叶面积(SLA)、细根比根面积(SRA)和比根长(SRL),并对0~60 cm不同土壤层次的全N、全P、速效K、Na、Mg、Ca、Zn、Fe、Cu等营养元素进行含量测定,研究盐碱地植物柽柳地上及地下部分形态特征及其与盐碱地土壤养分垂直分布格局的相关性。【结果】1)在晋北干旱区重度盐碱胁迫下的柽柳SLA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胁迫(F=3.301,P=0.041);SRA在重度盐碱胁迫下高于轻度和中度胁迫,与轻度胁迫差异显著(F=0.154,P=0.015);SRL在不同盐碱胁迫等级下无显著差异(F=0.808,P=0.632),但在重度盐碱胁迫下其值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胁迫。2)土壤全N含量表现为浅层高于深层,且重度胁迫盐碱含量明显低于轻度胁迫,全P、Cu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及不同土壤深度差异均不显著,速效K、Fe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下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分布格局,Na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下差异显著,Mg、Ca、Fe含量在15~60 cm土壤表现出重度盐碱胁迫高于轻度和中度盐碱胁迫土壤,Zn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间差异不显著。3)不同的土壤营养元素对柽柳叶、根形态特征的作用机制不同,土壤速效K与柽柳SLA、SRA和SRL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Zn与柽柳SRA、SRL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全P和Fe含量与SRL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以30~45 cm土壤养分含量与柽柳形态特征的关系最为密切,此土壤深度全N含量与SLA、SRA和SRL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38,0.019,0.006)。【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树种立地适应性评价、该区域植被恢复以及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6.
Salinity tolerance of 47 wild barley genotypes and six barley cultivars was evaluated under control and salinity stress (300 mM NaCl) conditions. Shoot and root dry weight (DW), plant height, membrane stability index (MSI), relative water content, survival rate, leaf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proline contents, root and leaf Na, K, Ca and K/Na ratio, and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were measured. Salinity stress caused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MDA, proline content, Na and Ca concentrations of the roots and leaves, but resulted in a decrease in the other traits. H. spontaneum genotypes were considerably less affected by the salinity than the genotypes of H. vulgare. Plant survivability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a concentration (r =−.66) but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eaf K/Na ratio (r = .67) and MSI (r = .68). Tolerance mechanisms such as ion exclusion (Na) were likely to be present in the wild barley causing K/Na homeostasis as well as the much lower root and shoot Na, resulting in the higher survival rate.  相似文献   
97.
应用Vero细胞从河南省某腹泻羊场的粪便样品中分离出2株病毒。电镜观察显示,分离的病毒粒子直径大小为25~30 nm。单层免疫过氧化物酶对分离病毒进行了免疫学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2株病毒均与羊肠道病毒CEV-JL14的高免血清发生强阳性反应。对RT-PCR扩增出的病毒基因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与比对分析,发现分离的2株病毒与CEV-JL14毒株处于同一分支,均为G种肠道病毒。本研究首次从河南省分离获得了羊肠道病毒,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8.
冠层温度是表征植物生理生态过程及能量平衡状况的重要参数之一。为探讨热带森林冠层温度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化规律并且初步分析环境因素与冠层温度的关系,本研究利用红外温度传感器测定了海南岛西部橡胶人工林2017年全年的冠层温度数据以及同步得到的冠层微气象资料,对干季和湿季下海南岛西部橡胶人工林冠层温度(Tc)与大气温度(Ta)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微气象因子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橡胶人工林冠层温度全年各月日变化都为单峰曲线,相比Ta,Tc具有明显的位相前移、变化加剧的特点。白天林冠边界层处于不稳定状态,林冠为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SPAC)的热源;夜晚林冠边界层为逆温层结,呈稳定状态,林冠为SPAC的冷源。湿季冠层温度高于干季。若仅考虑Ta,Tc与Ta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Tc= 1.033Ta-0.656;若同时考虑大气温度(Ta)、净辐射(Rn)、相对湿度(RH)与风速(V)等微气象因子,其复相关系数表明全年均呈极显著相关,偏相关系数表明干季冠层温度变化主要受Ta、Rn和RH的影响,其次受V的影响;湿季主要受Ta与RH的共同作用,Rn与V对其的影响相比可忽略不计。此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橡胶人工林冠层温度的全年变化规律及其与众多微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究冠层温度变化及其影响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
采用野外观察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对云南省个旧市冷墩村的木棉花部结构、雄蕊特征、花粉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种群中花部形态特征具有一定变异性,3层雄蕊变异系数大小关系显著。在湿度为60%、温度为35℃时花粉活性最强。研究发现,木棉雄蕊长短变化可能有利于不同传粉生物传粉效率提高和增强适应性;木棉高层雄蕊花药个体大、花粉数量多、活性高,适应干热河谷传粉繁殖条件;温度较低时,底层花药花粉活力相对较高,可为逆境环境下木棉高层花药受损后提供后备花粉源。文章就木棉花部形态与繁殖关系、木棉形态及花粉活力对繁殖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0.
许浒  潘研  宋铭忻 《中国畜牧兽医》2020,47(8):2561-2570
为了解中国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的分子流行病学及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应用RT-PCR方法对2018年采集自河南、河北、山东、黑龙江和辽宁5个省份的350份疑似CSFV感染的病料进行E2和NS5B基因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50份样品中21份为CSFV阳性,共获得14株CSFV的E2基因序列和7株CSFV的部分NS5B基因序列。E2全基因、NS5B部分基因序列分析表明,21份阳性样品均属于近年来在中国流行的CSFV 2.1d亚型,且新发现的2.1d亚型CSFV与中国较早2.1d亚型CSFV毒株间同源性差异不大,新发现的2.1d亚型CSFV分离株在E2基因的6个氨基酸(R31、S34、W182、K205、K303、A331)上具有相同的分子特征,E2蛋白中15个位点上的半胱氨酸均未发生变异。韩国2.1d亚型CSFV在E2蛋白上具有3个独特的氨基酸(N97、K159、R205)特征,并且发现了韩国毒株YC11WB可能作为2.1b和2.1d亚型CSFV过渡毒株的证据,流行于中国和韩国的2.1d亚型CSFV可能分别来自于本国早期2.1b亚型CSFV的衍化。本研究证实,2018年中国及周边国家CSFV较为活跃,且流行毒株依然以2.1d亚型为主,为中国科学防控CSFV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